朋友結婚,在韓國娶媳婦,我首次到韓國。韓國風俗,結婚一切費用皆由女家支付,男家分文不花
韓國首爾滿街是中文簡體字,用英語問店員他們不懂,用普通話,能對答如流。地下鐵小店有賣「小米充電器」,小食街可用人民幣。微信支付通行,大巴站,地鐵內皆有普通話廣播。年輕人主動讓坐給長者。
朴槿惠讓美國薩德飛彈裝在國土,人民開始反她,示威在廣場上,只限星期六,下午一點至晚上十點,有唱歌,有買賣小食的,十分和平,不會影響居民生活,不會破壞經濟。
一棟棟大廈的服裝批發店,化妝品批發店,滿是中國買辦。韓風受中國人喜愛,四千多萬人口的韓國文化,現在影響中國,五千多年的中國文化,只留下文字及語言。
韓國股市節節上昇,香港股市十分穩健,留意銀行股,保險股。





香港政府在設法令樓价不上升,最近再出辣招,課重稅,找棕地,尋求郊野公園地等等,都只是在靠政府的力量。政府通常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,政府應該明白,市場的力量是最有效的,很多歷史巳證明了這一點。
1987年香港股災,鍾士元爵士在電視公開説:「現在買股票,如果明年今天蝕本,你來找我。」 我聽了,我也狂掃股票。
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,香港政府介入托市,並且放寬上市公司回購比率,當时藍籌股、紅籌股上市公司都紛紛支持托市,回購股票。
以上二次事件,都證明市場的力量是最有效的,聰明的政府懂得利用市場力量。 香港要增加住宅供應,可以提高地積比率,由5倍增加至10倍,這是給市場的鼓勵,也是獎勵,市場上就會將5倍地積比率的舊樓拆卸重建,整個香港會大興土木,幾年後,供應充足。政府可以得償所願。
目前宜避免地產股,留意银行股、水泥股。


美國如果黑馬勝,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美國的入口貨品要貴了,美國的出口品,別國也會抽重稅了,最後,損失最大者是美國人民。
世界經濟不會因一人而動搖的,況且影響世界經濟的是中國。誰人當總統,美國仍然是美國,仍然是資本主義,以錢為上,股市過度下跌是不合理的。
我仍然預測:女人必勝

香港特區政府上週再出地産辣招,稅收提高至15%,用提高成本去減少需求的方法,來壓制樓價,只能說是短暫的效果,因為當市民更有錢的時候,15%只是小成本了。這也是說明為何每次出辣招後,過一段時間,樓價又上升。
真正要解決問題,是要增加房屋供應,要增加房屋供應,就必須增加土地供應,可惜香港特區政府經常無能為力,因為香港有些人,為了政治目的,故意阻撓土地供應。
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唯一可做的就是放寬建築比率,例如過去住宅限制在5倍,寫字樓卻是15倍,現在可以住宅比率是15倍,以獎勵方式給市場,市場就會拆舊樓,大興土木重建。房屋是產品,用市場調節的力量,增加房屋供應,是最有效的。
香港的建屋限制,會引起貧富懸殊,樓價越來越貴,租金愈來愈高,有屋者越來越富,無屋者越來越窮,造成社會不和諧。
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在80年代前,富有州分的大城市建屋限制較少,可供應大量廉價房予外來的工人,吸納勞動力。但自80年代起,各地建屋及規劃限制愈來愈多,導致樓宇供應減少,租金及樓價上升,減少了貧窮州分低技術人員流向大城市的機會,最終貧窮州與富有州間的貧富懸殊不斷擴大。
股市會個別發展。目前不宜持有地產股,對香港樓價來說,加息比加辣更有殺傷力,所以要密切留意加息的動向。

美國總統大選尚有5天大結局,被希拉莉批評侵犯女性的特朗普,指責希拉莉沒有誠信,要深入調查電郵洩秘事件,民調上升,黑馬可能勝出的消息,使股市急跌,更有人説會出現股災。
美國民主選舉是一場奪權工具,希拉莉, 奧巴馬集團的利益要維持,必須保有總統的椅子,美國過去二年沒有出現金融事件,股市也年年創新高,油價也在低位,老百姓安居樂業,選民普遍希望生活保持現狀。
雖然特朗普也是巨富,但是希拉莉的財團強於他的,例如股神巴菲特也支持希拉莉。美國選舉靠宣傳,財多者勝,因此黑馬不會勝出的,股市不會出現股災。
留意手機零件股

香港現在炒樓風氣盛行,在玩擊鼓傳花的遊戲,投資回報依靠下手接盤,現在的購買者,純把房子當投資品,買樓自住的人,都抱有[保值增值]的期望,買房當作投資,已經深入人心。
現今貸款買樓,成為普羅大眾的賺錢常識,這是拜過去十年的經驗所賜,貸款愈多,買樓愈多,賺錢愈多,因此很多人有多間樓。
這種只能等下家接盤的投資風險很大。我不喜歡只能靠出售資產才能獲益的投資。
目前香港的政治及經濟環境,都不吸引移民,況且,目前租金回報只2厘以下,已說明住房需求不強勁,當住房需求轉弱,樓價沒有租客需求支撐,樓價就會下跌。有地產商說,因為建築成本高,所以樓價不會下跌。事實上,樓價不會與建築成本掛鉤的,正如去年鋼鐵價及油價都曾低於成本價,各生產者都血本無歸。
貸款買樓實際是賭博,試算筆帳:買500萬元的樓,需付150萬元之首期,利息5%,如果一年後房價下跌一成,就是虧損67萬5千元,虧損45%,換言之,你投資的東西價格下跌10%,投資虧損額就跌45%。投資房產,成為負資產,全世界的先進國家和地區城市等都有先例,美國丶英國、法國、日本、中國、香港都曾經發生。
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只能説平穩,個人收入增速只會減緩,因此買樓月供的能力只有下降,買樓的需求會減少,樓價也不會有上升動力。
當樓價下跌了,財產縮水,香港又會出現一批背著重重貸款的痛苦房奴。
目前不宜持有地產股,换馬是必須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