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大時代,日日千億成交,板塊輪流炒,升到你唔信。究竟今次與往時的大時代比較,誰更扣人心弦?誰更觸目驚心?
經歷股市四次大時代、縱橫股海40年的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(蔡太),見盡無數「丁蟹」及「方展博」,成與敗關鍵在於心態及運氣。她建議散戶,應不求做方展博,但求不做丁蟹,不敗心法就是量力而為,切忌博到盡。
蔡太憶述在股災發生之前一年,這個她形容為歷來最「黐線」的時代,「當時中環食晏,人好多,酒樓冇位,但經紀一入去(酒樓),就一定有位,侍應都會問貼士。」
她說:「以前遠東交易所喺華人行,交易場地由玻璃窗隔住,因為個市太旺,電話打唔通,唔少散戶都會敲窗,希望坐近窗的經紀,可以幫手落盤。」這就是逼爆金魚缸年代。
「當年香港天線,我哋叫香港黐線,無資產嘅公司,由1元炒到上30幾元。」當年蔡太亦有幫客戶購入這隻股票,幸好這位客戶贏不少錢,「佢三個幾買,廿幾元走,贏到唔少錢之後買咗兩架車,仲買咗幾隻杯送畀我。」
好景不常,1973年史上第一個股災來臨,恒指由1700多點跌至150幾點。
她認為,在股海中必然存在風險,「唔少大老闆輸到一仆一碌。亦有唔少出市員,到最後成為老闆。」她總結勝負關鍵,成功的,除「本身叻」之外,亦需要運氣;失敗的,運氣不足卻只是其中一個原因,更重要是「睇錯一鋪」及「唔認輸」。
今次大時代,蔡太認為,港股由2008年到現在橫行八年,大跌機會微,大起機會存在,近期大市有回落,但要知道「個市唔會直上直落」。她籲散戶應量力而為,包括金錢、能力及時間,仲要「要輸得起,唔好輸咗之後,仍借錢博到盡」,這樣才可以處於不敗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