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家高曉松婚後還是租房住,他説:“我不買房,全天下都是我的,想住哪兒就住哪兒,買了房就只剩一個角落是我的。我妹也沒買房,但我倆都走遍了全世界。”
留意旅遊股。
從前有一位大學畢業生,在證券公司當一名名小職員。一年後,他遇到自己喜歡的女孩阿珊,於是向她求婚。阿珊問他,結婚買房嗎?他說,我工作一年多,儲蓄約十多萬元,我給你兩個選擇,一是將這筆錢買個小房子,二是讓我去投資,過幾年買大的。
阿珊說,我選二。於是二小口子租屋結婚了。第二年,他們生了個女孩,他們沒買房。第五年,他的事業有了起色。第六年,他的公司收入穩定了,他花30萬元買了房子,一家三口搬了進去。
婚後11年,他賺到了第一個100萬元。雖然朋友們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,但他不准備用這筆錢來買更大的房子,他繼續做他的投資生意。
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。他的名字叫巴菲特,他的妻子名字叫蘇珊。
很多年輕人,因為要結婚,用30年的貸款買最一般的房子,在接下來20年時間中,在年輕人最旺盛拼勁的時候、最有機會嘗試創業的時候,小小一層住宅,就消滅所有夢想。
世上大部分創業者的成功,他們都是在最適合開始創業的時候,選擇創業而不是買房。 1998年,馬化騰等五人合資50萬元,創辦騰訊沒買房;1999年,在廣州的丁磊用50萬元創辦163沒買房;同年,馬雲團隊18人湊了50萬元,創辦阿裡巴巴沒買房。他們的成功不是由買房來決定的。他們不買房,買夢想。
中國地產大亨王石,在2008年説:" 對於那些事業沒有最後定型,還有抱負、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,40歲之前租房為好。”
自從股份制出現後,市場上就有非家族的企業出現,例如港交所、滙豐、领展等。家族企業和非家族企業各有利弊。非家族企業,是由管理人管理,這種制度的流弊就是管理人可能短视,因為他們的分红與年度業绩有關,退休的時候他们還可獲得大筆現金和福利,這些待遇,令他们的目標是短期為公司效力,短時間裡謀求利益然後離開。像有些银行,员工放出贷款,银行就會给他们回佣,因此他们不在乎放出去的钱是否能够收回,造成為自己的利益工作,而不是為企業。
目前不宜投資地產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