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7月﹑8月的時候,上市公司紛紛宣佈業績,最近宣佈的業績,有利潤挫80%的,也有增長2倍的,各式各色。
在市況低迷的時候,比較容易發現好股。好股的基本條件如下︰
1. 市況不景氣的時候,能夠渡過難關存活下去。
2. 在逆景中,不必發行新股﹑債券﹑優先股等等,使得股權被稀釋。
3. 有能力源源不絕推出受歡迎的新產品及卓越的服務。
4. 願意使用新科技工具,有效提升服務及降低成本。
5. 全公司人員充滿創業家精神,這點很重要。
偉大的企業家都是樂於為事業終身奮鬥﹗ 成熟的投資者是以價值為基礎,追求會進步的企業,而不是追逐恆生指數。
1973年我在股票交易所裡認識蔡太,至今已經五十年了。能夠 延續五十年的行家,確實不多。 五十年的風雨中,遇到大大小小的經濟不景及股災不下十次,印象深刻的有︰
1973年 油價暴漲
1981年 中英會談香港回歸
1987年 美國黑色十月股災
1994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
1997年 亞洲金融危機
2000年 沙士疫情
2008年 美國次按信貸危機
2011年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
每次股市崩潰,股票市場上都出現大量的廉價股票,價格低得不像話,但是事後來看,每次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投資機會。我的經驗是,凡是有耐性渡過不景氣的股票投資者,獲得的報酬都相當可觀。
縱觀「二戰」以來,美國實行赤字財政政策,不斷發債,來換取經濟繁榮,借助超過稅收的支出,創造足夠的購買力;而巨額赤字與債務,造成更嚴重的通貨膨脹。
因此,鈔票價值不可避免地縮水,對付鈔票貶值,唯一的方法是將鈔票投資增值。
地產和基建消耗水泥非常大,現在國內基建消耗水泥超越地產。
中國政府最近宣佈刺激經濟的項目中,包括基建及地產。目前經濟已經穩定下來,因此未來幾年的水泥需求會逐漸增加。
國內的水泥行業在2018年最旺盛,水泥公司賺得盆滿缽滿,龍頭的「海螺水泥」盈利由2009年到2019年增長了10倍。 因為環保政策,生產成本增加,過去幾年,小廠漸漸退出市場,水泥競爭漸少,
水泥行業已由一些大企業瓜分了全國市場。 水泥行業經過了最近三年慘淡歲月,現在水泥需求一旦稍為增加,這些水泥企業的盈利增幅會比飲食業更大。
日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:從前美國的基建是世界排行第1,現在只排第13。如果正如他說,要將美國基建重回第1,美國政府要大興土木,建築材料需求必定大升,美國水泥需求會帶動中國水泥價格上漲,增加收益。
做生意的人,一定與銀行有業務往來,所以做生意的人 ,對銀行的業務都頗了解。據我所知,上年初開始,大部份的銀行都巳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,例如銀行將分行合併,減少分行支出,以及裁員,用新人替換舊人去降低工資,調高業務手續費等等。與此同時,近期銀行利率上升,最優惠利率已升至接近6厘,息差擴大致使銀行收入增加。在開源節流的政策下,我估計今年銀行的業績會大幅改善,尤其是中資銀行股,因為使用人民幣結算進出口貿易的國家越來越多,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呈加速勢頭,人民幣在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正在增加。
歷史上,銀行股大牛市都來自政府實施刺激經濟政策,降低存款準備金率、貼現率等等的寬鬆貨幣政策,都成為銀行股的黃金日子。上週,中國政府已宣佈實施刺激經濟的政策。目前銀行股價相當便宜,市盈率只是幾倍、股息超過八厘。現在的便宜價位上車,風險應該不大,持有者不妨耐心等著股票創造利潤。
國內及香港的銀行業,屬於寡頭壟斷型的行業(美國除外),有護城河,因為這些行業需要有牌照,獲取牌照的難度相當大,這使銀行業的競爭一般都不太激烈,很少會出現以本傷人、互相殘殺的減價戰行為。目前水平,銀行股應該是價值投資。
中國因貿易戰﹑疫情﹑美國制裁等等的因素,經濟出現不景。目前,政府是時候推出政策,刺激經濟了。
如果經濟不景持續時間太長,人們對政府能力的信心就會減弱,政府威信受損,在這種情況下,政治穩定、社會穩定就會受到威脅。因此,經濟長期不景,極不利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。
經濟不景時間越長,對經濟危害越大,復甦越困難,所以,政府不能坐著等經濟不景自動消失的,推出政策刺激經濟是政府的經濟職能。而且推出經濟政策應該多管齊發,例如:
(一)減銀行儲蓄﹑定期等存款利息,甚至儲蓄存款無利可圖,這才會刺激人民消費及投資。
(二)提高工資可以由公務員及國家企業帶頭做起,員工加薪,收入增加,就會樂於消費。
(三)當消費增加,商品需求上升,物價上升,商品價格上升了,企業利潤就上升,勞工工資就能提高,消費也因此會增多。
(四)政府主動買入股票,同時鼓勵企業增持股票及回購,甚至私有化,並且減免股票印花稅,這樣可以有效拉動投資,激發民間投資活力,提升經濟增長動力。
(五)政府積極增加建設,拓寬城鎮化,擴大各行各業的需求。
(六)降低本幣匯率可以增加出口需求,出口增長得越快,越有利於消除經濟不景,是解決經濟不景的重要途徑。可惜香港貨幣與美元掛鉤,香港是被動的。 經濟不景差不多三年了,政府現在出招是急不容緩的。
近來有不少港人移民外國,但是也有很多外國企業來港營業。離港的是「本地打工仔」,來港的是「外資大老細」。
日前不少外國企業來港投資:英國企業威士忌品牌在中環,以月租180萬元租鋪,是全球首間旗艦店;國際品牌CHANEL在京華中心,月租400萬元;名牌手錶OMEGA租豐樂行8,000呎;國際飲食集團來港營業,在尖沙咀,月租700萬元。香港疫情放開半年,市區的找換店﹑藥店,如雨後春筍,紛紛開業。以上種種景象,顕示大老細下重本來港投資,他們看好香港前景,重視香港市場,這些都是事實真相。可是,本地投資者卻視而不見。正如,香港[沙士]疫情時期,本地投資者爭相拋售物業和股票 ,這樣的行為,今天看來實在荒謬可笑。
很多人投資股票,不是用「腦」,而是用「心」,即是不用「思維」去投資,而是用「情感」去買賣。明明股票已十分便宜,環境已在轉好,卻聽信猜測衰退的流言,當股價急跌,就跟風拋出,用情感去炒股,允許情緒來決定思維。
成功的投資是由理智化的思維類型引導的。
創新的產品,都離不開晶片。創新的衣櫃,當你行前至衣櫃,衣櫃門自動打開;在飛機場携帶行李箱,行李箱會自動跟著你走。一切電器產品,都需要晶片,沒有晶片,就沒有先進工業。
晶片是由光刻機制造,光刻機一直以來是公開出售給全世界的,不是神秘的東西。光刻機是將光罩上已設計好的電路圖形,通過光,印在材料上,材料上形成圖形,制成晶片。荷蘭最精密的EUV光刻機,是在2018年制成的,已是5年前的技術,今天會否即將落伍?會否很快有一個突破性技術在其它國家出現?
美國限制晶片售華政策,只會使美國晶片企業失去世界最大的市場。中國早期的科技開路先鋒,例如太空船﹑衛星﹑航空母艦﹑高鐵﹑5G﹑疫苗等等,都是通過中國自主研究成功的。四十年前中國企業才涉足家庭電器生產,到現在中國的家庭電器已是全球領先。
很多產業內發展規律是相似的,中國擁有自主研發的條件,中國這個趨勢繼續維持下去,將會有更多新的領導公司崛起,高瞻遠矚的投資者,可以把握大好的機會。
2023年6月18日父親節,五名富豪,每位票價19.5萬英鎊(約港幣二百萬港元),乘坐美國 Ocean Gate Inc., 潛水艇泰坦號到北大西洋三千多米海底,觀賞鐵達尼號殘骸。失蹤四天後,證實五人全部罹難。
富有的遊客,錢不是問題,他們有勇氣試驗未曾嘗試過的事情。
日前,世界首富馬斯克推出太空遊套餐,飛上太空,每位來回票價5200萬美元(約四億港元),已有四名富豪簽訂參與行程。富有的遊客,錢不是問題,他們有勇氣試驗未曾嘗試過的事情。
富豪能成為富豪,和他們的個性有關,他們普遍有一個相同的性格,就是他們擁有冒險精神。美國富豪洛克菲勒說︰「不管我們做什麼,乃至我們的人生,我們都必須在冒險與謹慎之間做出選擇,而有些時候,靠冒險獲勝的機會要比謹慎大得多。」
近日,香港股市下滑,拋空的行為盛行,股票市場悲觀,但是消費市場的畫面卻令人喜悅。
決定股票價格真正的因素是對於未來數年盈利的機會率,以幾年為基礎,判斷營業額有無成長。投資需要勇氣和信心,這些股票,假以時日,會帶來不錯的報酬。
現今的世界,沒有晶片萬萬不行。
科技的研究需要(一)經費﹑(二)人才﹑(三)市場。
(一)經費 一一 2019年貿易戰,2020年疫情,中國經濟體量仍然在不斷變大,皆因產業轉型及升級。因此中國不缺經費支持晶片研發。
(二)人才 一一 如果你去美國科技城矽谷看看,工程師大比數是華人,中國每年大專畢業生達八百萬人。太空登月﹑航空母艦﹑導彈等等,已證明中國的人才不缺。去年四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,中國贈送月球樣品,法國簽署參與中國嫦娥探月載荷。目前中國收到11個國家的合作意向。
(三)市場需求 一一 任何產品,如果沒有市場,沒有收入,該產品必滅亡。全球生產的晶片,70%賣去中國,中國的晶片目標是自給自足。
回首過去七十年,中國的科技都是以向上形態運行。1949年,中國需要研發原子彈防止被侵略,結果中國做到了;中國需要研發導彈及衛星,結果中國也做到了;中國需要航空母艦保衞海權,結果中國研制成功了。現今,西方在科技上打壓中國的行動,只剩下回憶。目前,小小晶片科技,研究所需的三項條件,中國已具備。中國的大學已設晶片專業課程,培養晶片人才,追趕世界第一,必有指望。
留意晶片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