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日報訪問本公司主席及副主席:難忘七三年最狂股市

2012-05-29




股市暢旺時的紙醉金迷,最令人記憶猶新。作為股壇「大姐大」的蔡太,最難忘的仍數七三年股場上的黃金歲月。

七一年成立證券行的蔡太憶述,七十年代前,只有一個「香港會」(香港證券交易所),買股票的都是外國人、有錢人,買賣語言及股票代號為英文,上市公司寥寥數十間。不過,六九年至七二年陸續有三間證券交易所(遠東、金銀、九龍)成立,股票普及至華人社會,到七三年更瘋狂至全民皆股。

「抽中新股就發達」

「喺七三年,連當時最有錢的地產商都想要經紀牌,撈埋證券呢行。那時瘋狂至識經紀就發達,唔識就唔會有人幫你買股票。」蔡太續指:「當時一抽中新股就發達,經紀就最好做,我試過行出街,就會被人捉住問『小姐、小姐,畀張(新股認購)表我呀』,當時呢張表都賣到錢!那時我收市後不敢由交易所正門出去,而要偷偷地由後門走,才可避開人群。仲有,當時中環中午難搵位食飯,但如果你是股票經紀,就預先留位給你。」

當時亦是蔡思聰初涉股場投資之時。他指,當年自己14、15歲,放學後有空,就落證券行幫手。「市旺好難請人,一來驚做錯,又要信得過,所以熟人最好,甚至忙到連自己的同學仔都會幫手。」他猶記得每日都要拎一大袋實物股票去換支票、入支票。「嗰時我成個中環去到熟晒,先去那裏後去那裏一早心中有圖,因有些櫃員像『驗屍官』,左驗右驗,對銀碼,對蓋印,睇咗5分鐘、10分鐘都唔畀支票,就會好慘,所以要最後先去。」

他說:「我記得成日去康樂大廈7樓,等升降機要等好耐,為了快些落樓,就由後樓梯跳落來,當年我可以一趟樓梯跳一步(每趟樓梯約10級),跳14次就可以落到地下。」他笑言那時輕盈得多,拎住一大袋股票跳樓梯都未試過弄傷。

資料從東方日報